投资中国市场
南宁高新区于1988年成立,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。现有规划面积163.41平方公里,位于南宁市西北部,区位优势突出,交通便利,高新区至南宁火车站3公里,至南宁国际机场约30公里,至北部湾经济区的三大主要深海港口——钦州港、防城港、北海港一到二个小时的车程,至中越边境约200多公里。
2017年,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2016年全国147个国家高新区(含苏州工业园区)综合评价中,南宁高新区排名较上年再进两位,达到37位,其中,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第18名,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名第36名,连续5年实现争先进位。目前,已有入区企业6000余家,产业结构持续向优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、生命健康三大产业聚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家;企业实力持续增强,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6家,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83家,高新技术企业179家。
2021年,南宁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“4·27”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七一”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,在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和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守正创新、争创一流,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,实现了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
一、2021年工作总结
2021年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完成466.6亿元,增长11.77%, 两年平均增速15.8%;GDP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,总量达305.5亿元,增长14.1%;规上工业增加值64.75亿元,增长2.6%;固定资产投资207.39亿元,增长19.6%,增速排名全市第3,其中工业投资54.89亿元,增长19.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.2亿元。
(一)产业发展在重点攻坚中持续加快
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、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93.85亿元,增长14.12%,占高新区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达84.41%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18.1亿元,增长7.3%,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6.75%;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280.2亿元,增长23.7%,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比重60.04%。77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39.7亿元,增长26.4%,总量占全市比重28.6%,排名全市第2。高新区批发业销售额增长 91.6%,排名全市第1。亿元工业企业62家,实现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91.22%。
(二)创新活力在重点攻坚中持续增强
2021年南宁·中关村(基地+科技园)营业收入创新高,达207.64亿元,增长88.76%;新引进安能建设、德鹏新能源等132个创新项目,累计聚集创新主体达490家。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67家,并与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、广西大学共同推进广西大学科技园建设,与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。
(三)对外开放在重点攻坚中持续扩大
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6434万美元,招商引资到位内资106.5亿元。重点依托综保区,新引进外资企业26家,完成全年任务的216.6%;经初步统计,综保区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量1.11亿单、交易额57.57亿元,分别增长 159.82%、177.56%。李克强总理9月17日视察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,并对建设发展予以肯定。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;新中智慧园、新中信泰医药物流园实现常态化运营,货运量累计超130万吨;科创苑“东盟多式联运智慧产业城”顺利封顶,中新光合谷物联智慧园、RCEP 特色商品汇聚中心等项目进入快速建设期。南宁综保区、跨境电商综试区、自贸区“三区叠加”开放优势吸引企业加快聚集,围网内外新增注册企业914 家,累计达1257家,增长236.03%。
(四)项目推进在重点攻坚中持续加力
推进全通三维科技等26个“行企助力转型升级”项目签约,总投资63.84亿元。全年审议招商项目196个,完成标准厂房招商29.05万平方米,土地招商427.7亩。全年开工项目10项,竣工项目15项,竣工数量排名全市第1;52项列入区市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2.57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的120%。22个“三企入桂”项目履约率、资金到位率、开工率和竣工率圆满完成年度任务,综合排名全市前列。累计协调解决400余件涉企审批事项,指导协助775家企业兑现政策补贴及扶持资金10.81亿元。进一步落实好重大项目重点企业“高新绿色通道”,推动政务服务“互联网+”向“智慧+”转变,实现依申请事项网上可办率100%,荣获全区数字广西建设和政务服务工作突出贡献奖。
(五)要素保障在重点攻坚中持续强化
全年收储土地1643亩,公开出让成交土地962.09亩,土地出让收入43.67亿元,均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;完成征地861.41亩、拆迁59.46万平方米;年度新建标准厂房 22.93万平方米。助推企业融资到位资金120.16亿元、覆盖近千家企业,直接减轻企业融资成本1.32亿元。累计拨付各类企业扶持资金18.52亿元。全年获批政府债券9.1亿元,其中产业园区债券7.7亿元,位列全市第1;实现高新区PPP项目“零突破”。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,完成总公司集团化改制,建立高新开发集团,改制后资产总额达220亿元、增长8%。人才引育实现新突破,博世科创始人、广西大学王双飞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,新增南宁市高层次人才90名、高层次人才团队14个、南宁市特聘专家6名、青年人才13226名,目前已拥有南宁市A类人才6名,占全市55%。
(六)产城融合在重点攻坚中持续推进
全年实施88个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,累计完成投资7.79亿元。南宁·中关村科技园已形成四纵四横园区路网;南宁综保区已建成道路20条、里程共约22公里。更新改造有序推进。辖区房地产发展态势良好,投资额、销售面积、销售额分别增长36.2%、18.9%、26.7%,均位列全市第1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完成群布、红平乐等17个自然村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。持续推进翔吉城市旅游综合体等文旅产业项目建设。相思小镇成功举办“壮族三月三”主题文艺晚会、瑶族盘王节等活动,成为高新区文旅新地标。
(七)社会治理在重点攻坚中持续深化
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,落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。全力以赴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。严格加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管理,不折不扣落实“四早”要求,全面压紧压实“四方”责任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,检查重点企业482家次,整改隐患236处,重点管控37家高危行业企业。城管水平稳步提升。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、PM10、PM2.5均圆满完成年度控制目标,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%。100%完成南宁市总河长令督办整治问题销号,持续保持“水清岸绿”。民生福祉持续增进。教育质量不断提升。圆满完成年度基本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各项任务指标。建立全国首个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中心。
二、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安排
一是推进产业实力新提升,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。坚持强产业,切实落实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,发挥工业主战场作用,持续壮大工业、优化三产,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。谋深做实工业振兴文章。坚持强龙头、补链条、聚集群,打好工业振兴这场攻坚硬仗,全力推进千亿元园区建设。谋深做实现代服务业发展文章。高度重视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,力争全年实现规上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20%以上、入统企业15家以上。谋深做实助企强企文章。坚持稳存量,稳定218家规上工业企业正常生产,重点支持62家亿元企业实现正增长、着力减少负增长企业数量,突出对存量企业扶优扶强。
二是推进创新引领新提升,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。主动担负起全区全市科技创新领头羊职责,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保持前50位以内,持续营造创新环境、选好创新“种子”, 加快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。打造更具影响的创新平台。加快推进南宁·中关村升级发展,以创新示范基地为核心联动“一园区一中心一飞地一平台”创新。培育更有活力的创新主体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,打造高新技术企业、瞪羚企业集群。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。持续强化创新政策服务,依托南宁高新区双创服务云平台、南宁创新创业联盟,加强关键性要素资源的整合,力争推动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和产业化项目落地。
三是推进开放合作新提升,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。坚持强开放、强市场,深挖开放合作潜力,推动综保区、跨境电商综试区、加贸产业园融合发展,积极对接和服务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,加快打造对外开放发展引领区。加快开放载体扩容提质。提速攻坚推进综保区二期整改,严格按照整改时间表,加班加点全力推进场地平整、围网巡逻道、视频监控和信息系统、配套工程项目等重点任务,并同步跟进谋划二期产业布局,确保2022年按照要求完成相关整改、顺利通过海关总署验收。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。力争2022年综保区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5%,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同比增长5%目标。深度融入开放发展战略。积极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3.0版启动建设的契机,结合综保区发展实际,学好用活RCEP规则,全力指导和服务辖区企业搭乘RCEP快车,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。
四是推进项目招商建设新提升,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。坚持强投资,坚持项目为王,抢时争速招引、建设、投产一批好项目大项目,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性支撑。坚持四面出击招引项目。要奋力实现产业招商大突破,全年要实现新签约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以上。坚持全力以赴建设项目。统筹推进306个本级国有资金固投项目建设,确保工业投资增长30%以上,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高潮。坚持精准高效服务项目。持续强化项目服务,健全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服务重点企业制度,对505家“四上”企业高看一眼、厚爱三分。
五是推进要素保障新提升,强化高质量发展能力。强化市场主体思维抓保障,深挖资源潜力,把有限的资源、关键要素向优质项目、优质企业聚集。强化人才支撑。重重点强化政策支撑,切实落实好南宁市“1+6”“强首府18条”和“自贸区10条”,结合高新区实际落实落细,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。强化资金支持。坚持涵养财源与财政增收并重,重点加大财政对工业的投入,既要多争取市本级筹措的100亿工业发展资金份额,同时安排6亿元本级资金支持工业振兴。强化土地保障。加强用地和使用林地报批工作,全年计划收储土地1000亩以上,确保年内工业用地储备不少于2000亩,出让土地1500亩。强化能耗“双控”。进一步细化落实有序用电措施,加强与供电部门沟通对接,实施精准调度,优先保障规模大、增长快、低耗能、有市场需求的重点企业生产。
六是推进治理水平新提升,提供高质量发展保障。坚持强治理,持续推进园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,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高新区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,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扎实维护社会稳定,确保城市安全有序。
七是推进民生福祉新提升,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让企业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。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,扩大公共服务供给,兜牢社会保障底线,全力办好民生实事。
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:400-131-3189
信息来源:广西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网站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